close
“十二五”時期是合肥發展歷程中波瀾壯闊的五年。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堅強領導下,我們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、四中、五中全會精神,積極應對復雜多變的宏觀環境,強化創新驅動,聚焦調整轉型,深化改革開放,建設生態文明,改善民生保障,全面完成瞭“十二五”規劃確定的目標任務,“新跨越、進十強”逐步成為現實,建設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副中心邁出堅實步伐,打造“大湖名城、創新高地”顯現嶄新形象。
現在,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台中坐月子中心費用告工作,請予審議,並請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。
——過去五年,是城鄉面貌大變化的五年。順利完成行政區劃調整,大力實施“1331”空間發展戰略。城市建成區面積擴大到416平方公裡,常住人口增至409萬,城鎮化率提高到70%。中心城區功能優化,政務文化新區基本建成,濱湖新區快速崛起,各大組團不斷拓展。大建設累計續建、新建工程1721項,完成投資1337.5億元。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加快建設,新橋國際機場建成通航,高鐵南站投入運行,“米”字型高鐵網絡初步形成,合肥港通江達海能力得到提升。全市公路總裡程接近2萬公裡,“一環八線”高等級公路網基本形成,國省幹道建設成為全國樣板。軌道交通1、2、3號線加快建設,4、5號線規劃獲批。快速高架橋網絡基本建成,公交、水電氣熱、通訊等公用事業保障有力。堅持“三城同創”,出臺《城市管理條例》,成立城市管理委員會,推行網格化、精細化管理,成功躋身全國文明城市行列。以新型城鎮化為引領,提升縣城、新市鎮、環湖十二鎮等規劃建設水平。全面加強美好鄉村建設,深入推進以“三線三邊”為重點的全域環境綜合整治,累計建成省級示范村130個,整治自然村2000多個。耕地連續17年“占補平衡”,糧食生產“十二連豐”,糧庫擴容110萬噸,肉蛋奶水產品總產量105萬噸,糧食安全得到有效保障。實施各類水利工程項目1.5萬個,農村飲水安全工程覆蓋所有鄉鎮。
各位代表:
——過去五年,是生態建設大推進的五年。巢湖流域躋身首批國傢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,與國開行合作環巢湖地區生態保護與修復工程四期項目深入實施,120多條河道納入“河長制”管理,城市污水集中處理率達到98%,環湖32座鄉鎮污水處理廠建成試運行,巢湖湖區總體水質由Ⅴ類好轉為Ⅳ類。強力推進大氣污染防治九大專項整治,PM10年均濃度由113微克/立方米下降到91.9微克/立方米,空氣質量優良率達到69.9%。實施固體廢棄物綜合整治行動,推進生活垃圾焚燒、餐廚垃圾無害化處理和綜合利用,肥東、長豐、廬江靜脈產業園加快規劃建設。大力推進“五森”工程,累計植樹造林117.8萬畝,全市森林覆蓋率由20.5%提高到26.8%,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由44.4%提高到46%,成功創建國傢森林城市。
過去五年,我們高度重視加強政府自身建設,政府治理體系不斷完善,治理能力進一步提升。推進依法行政,健全完善政府重大行政決策程序,行政權力運行進一步規范透明,榮獲“中國法治政府”提名獎。嚴格執行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決議決定,自覺接受人大監督;主動接受政協民主監督,虛心接受社會輿論監督;辦理人大代表議案和建議953件、政協提案2915件。改進工作作風,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和“三嚴三實”專題教育,嚴格執行中央“八項規定”、國務院“約法三章”和省市相關規定,大力精簡會議文件,全面改進文風會風,嚴格控制各類檢查評比表彰,“三公”經費支出逐年下降。加強效能建設,大力實施簡政放權,新一輪政府職能轉變和機構改革全面完成,權力、責任、涉企收費“三項清單”制度全面推行,市級權力事項保留1457項、精簡率73.7%,成為全國審批事項最少的省會城市之一。堅持廉潔從政,嚴格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,全面加強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。推行審計監督全覆蓋,加大對重大項目、民生工程、“三公”經費和違規收費等監督檢查力度,深入推進政務公開、政風評議。
(責任編輯:宋雅靜環球產後護理之家)
台中產後護理之家
一、跨越趕超的“十二五”
合肥市政府工作報告 (2016年1月18日 張慶軍)
——過去五年,是社會民生大改善的五年。率先出臺基本公共服務體系規劃和社會服務“1+4”政策,各項民生工程投入350億元,惠及城鄉居民3000萬人次以上。實施“百村萬戶”精準扶貧工程,在全國首創“光伏扶貧”模式,貧困人口減少30萬。堅持以創業帶動就業,累計新增城鎮就業崗位83萬個,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%以內。社會保障不斷提標擴面,養老保險、被征地農民保障等實現全覆蓋。建設各類保障性安居工程26萬套,實施城中村、危舊房改造項目124個,整治老舊小區297個,城鎮居民人均住房面積由26.3平方米增至35平方米。全面實施義務教育“三大提升”工程,新建和改擴建中小學校106所、幼兒園235所,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(區)實現全覆蓋。合肥學院成為全國應用型大學建設和改革的范例。新增醫療衛生服務機構1300傢、床位1.2萬張,基本建成覆蓋城鄉的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。文化、體育、旅遊等融合發展,渡江戰役紀念館、安徽名人館等公益文化設施建成開放,大力推進省市共建美術館、科技館、規劃館等建設,成功舉辦環湖國際馬拉松賽、中日韓三國圍棋名人混雙賽等品牌賽事和“青春毅行”等重大活動。《合肥市志》出版發行,《合肥通史》編纂完成。創新社會治理機制,社會組織覆蓋面逐步拓展,志願者隊伍不斷壯大,成為全國社會組織建設創新示范區。堅持用群眾工作統攬信訪工作,信訪渠道進一步暢通。應急管理機制逐步健全,防空防災一體化建設加快推進,救助救災體系不斷完善。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,煙花爆竹全行業退出和油氣管線隱患整治等成效顯著,各項事故指標逐年下降。國防動員和後備力量建設取得新進展,實現全國雙擁模范城“七連冠”。紮實開展平安合肥建設,“六五”普法取得新成效,社會大局保持和諧穩定,連續第3次捧得“長安杯”。人口計生、民族宗教、外事僑務、防震減災、統計、科普、氣象、檔案、保密等工作取得新成績,工會、共青團、紅十字會、婦女兒童、老年人、殘疾人和關心下一代等工作實現新進步。
台中產後護理之家推薦
——過去五年,是綜合實力大跨越的五年。主要經濟指標年均“兩位數”增長,總量位次在全國省會城市中不斷前移。地區生產總值連跨三個千億臺階、達到5660.3億元,占全省比重由21.9%升至25.7%。財政收入突破千億元、達到1000.5億元,年均增長14.5%,其中地方財政收入達到571.5億元、年均增長15.4%。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完成2.36萬億元、年均增長19.6%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達到9312.8億元,是“十一五”末的2.5倍;增加值2255.7億元、年均增長15.6%;新增產值超百億企業10戶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2183.7億元、年均增長16.9%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32080元,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5890元。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、貸款餘額雙雙突破萬億元大關。
——過去五年,是改革開放大突破的五年。積極打造全面深化改革先行先試“合肥版”,69項改革納入國傢試點。順利完成廬江礬礦等國企改革,整合形成基礎台中產後月子中心設施建設、產業、地方金融三大市級國資控股平臺。民營經濟比重提高到53%,各類市場主體由17萬戶增至44.7萬戶。全面推進全口徑預算、開門辦預算和績效預算,穩步推行“營改增”。構建扶持產業發展“1+3+5”政策體系,累計投入資金126.3億元。建立和完善“借用還”一體化投融資管理體制,金融體制改革創出“一通三改”新模式,境內上市企業增至34傢、居全國省會城市第7位。完善集體決策、“凈地出讓”、“雙向約束”等制度,國傢節約集約用地試點市建設成效顯著。省市共建招投標平臺,公共資源交易“合肥模式”領跑全國。全面推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試點,農業土地流轉面積突破300萬畝,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達到6678傢。文化體制改革取得突破,走出瞭一條公益性文化單位市場化、社會化運營管理的新路子。醫藥衛生體制綜合改革深入推進,基層醫改和縣級公立醫院改革基本完成。積極承接國內外產業轉移,累計招商引資1.27萬億元、年均增長15.7%,其中外資95億美元、年均增長13.2%,境外世界500強企業增至39傢。多層次多領域拓展國際合作,不斷鞏固友城基礎,對外貿易持續擴大,“四港三區一中心”等八大開放平臺建設取得重大進展,成為“一帶一路”和長江經濟帶雙節點城市。對臺經貿和交流合作不斷深化,重大臺資項目引進實現突破。積極與長三角、京津冀、珠三角、長江中遊城市群等加強合作交流,充分發揮合肥經濟圈核心帶動作用,與皖北結對合作深入推進,援疆、援藏工作取得新成效。
——過去五年,是創新發展大提升的五年。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達到2788.8億元、年均增長30.5%。新型顯示、機器人列入國傢區域集聚發展試點,集成電路、智能語音、太陽能光伏、新能源汽車、公共安全、生物醫藥、燃氣輪機等保持國內領先。累計完成技改投資5265.4億元、占工業投資61.2%,平板顯示及電子信息、傢電、裝備制造產值均超千億元,傢電“四大件”產量穩居全國之首。服務業增加值達到2298.9億元,電子商務、服務外包、旅遊會展、新興文化產業等現代服務業和研發設計、檢驗檢測等高技術服務業發展迅猛。進入國傢系統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,全社會研發投入占GDP比重由2.1%升至3.2%,專利授權量年均增長40.2%,技術交易合同額年均增長28.7%,國傢級高新技術企業數達到1056戶、增長1.4倍,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達到1280億元、占GDP23%,自主創新主要指標全部進入全國省會城市“十強”;合肥綜合性國傢科學中心積極籌建,中科大先研院等新型協同創新平臺加速建設。四城區加快打造全省“首善之區”和輻射源,四大開發區奮力打造創新發展主引擎和新高地。五縣(市)著力打造新型工業化主戰場和城鄉統籌新典范,綜合實力全部進入中部百強,肥西、肥東躋身全國百強。農業轉型成效明顯,特色高效農業產值比重超過80%。
現在,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台中坐月子中心費用告工作,請予審議,並請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。
——過去五年,是城鄉面貌大變化的五年。順利完成行政區劃調整,大力實施“1331”空間發展戰略。城市建成區面積擴大到416平方公裡,常住人口增至409萬,城鎮化率提高到70%。中心城區功能優化,政務文化新區基本建成,濱湖新區快速崛起,各大組團不斷拓展。大建設累計續建、新建工程1721項,完成投資1337.5億元。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加快建設,新橋國際機場建成通航,高鐵南站投入運行,“米”字型高鐵網絡初步形成,合肥港通江達海能力得到提升。全市公路總裡程接近2萬公裡,“一環八線”高等級公路網基本形成,國省幹道建設成為全國樣板。軌道交通1、2、3號線加快建設,4、5號線規劃獲批。快速高架橋網絡基本建成,公交、水電氣熱、通訊等公用事業保障有力。堅持“三城同創”,出臺《城市管理條例》,成立城市管理委員會,推行網格化、精細化管理,成功躋身全國文明城市行列。以新型城鎮化為引領,提升縣城、新市鎮、環湖十二鎮等規劃建設水平。全面加強美好鄉村建設,深入推進以“三線三邊”為重點的全域環境綜合整治,累計建成省級示范村130個,整治自然村2000多個。耕地連續17年“占補平衡”,糧食生產“十二連豐”,糧庫擴容110萬噸,肉蛋奶水產品總產量105萬噸,糧食安全得到有效保障。實施各類水利工程項目1.5萬個,農村飲水安全工程覆蓋所有鄉鎮。
各位代表:
——過去五年,是生態建設大推進的五年。巢湖流域躋身首批國傢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,與國開行合作環巢湖地區生態保護與修復工程四期項目深入實施,120多條河道納入“河長制”管理,城市污水集中處理率達到98%,環湖32座鄉鎮污水處理廠建成試運行,巢湖湖區總體水質由Ⅴ類好轉為Ⅳ類。強力推進大氣污染防治九大專項整治,PM10年均濃度由113微克/立方米下降到91.9微克/立方米,空氣質量優良率達到69.9%。實施固體廢棄物綜合整治行動,推進生活垃圾焚燒、餐廚垃圾無害化處理和綜合利用,肥東、長豐、廬江靜脈產業園加快規劃建設。大力推進“五森”工程,累計植樹造林117.8萬畝,全市森林覆蓋率由20.5%提高到26.8%,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由44.4%提高到46%,成功創建國傢森林城市。
過去五年,我們高度重視加強政府自身建設,政府治理體系不斷完善,治理能力進一步提升。推進依法行政,健全完善政府重大行政決策程序,行政權力運行進一步規范透明,榮獲“中國法治政府”提名獎。嚴格執行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決議決定,自覺接受人大監督;主動接受政協民主監督,虛心接受社會輿論監督;辦理人大代表議案和建議953件、政協提案2915件。改進工作作風,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和“三嚴三實”專題教育,嚴格執行中央“八項規定”、國務院“約法三章”和省市相關規定,大力精簡會議文件,全面改進文風會風,嚴格控制各類檢查評比表彰,“三公”經費支出逐年下降。加強效能建設,大力實施簡政放權,新一輪政府職能轉變和機構改革全面完成,權力、責任、涉企收費“三項清單”制度全面推行,市級權力事項保留1457項、精簡率73.7%,成為全國審批事項最少的省會城市之一。堅持廉潔從政,嚴格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,全面加強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。推行審計監督全覆蓋,加大對重大項目、民生工程、“三公”經費和違規收費等監督檢查力度,深入推進政務公開、政風評議。
(責任編輯:宋雅靜環球產後護理之家)
台中產後護理之家
一、跨越趕超的“十二五”
合肥市政府工作報告 (2016年1月18日 張慶軍)
——過去五年,是社會民生大改善的五年。率先出臺基本公共服務體系規劃和社會服務“1+4”政策,各項民生工程投入350億元,惠及城鄉居民3000萬人次以上。實施“百村萬戶”精準扶貧工程,在全國首創“光伏扶貧”模式,貧困人口減少30萬。堅持以創業帶動就業,累計新增城鎮就業崗位83萬個,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%以內。社會保障不斷提標擴面,養老保險、被征地農民保障等實現全覆蓋。建設各類保障性安居工程26萬套,實施城中村、危舊房改造項目124個,整治老舊小區297個,城鎮居民人均住房面積由26.3平方米增至35平方米。全面實施義務教育“三大提升”工程,新建和改擴建中小學校106所、幼兒園235所,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(區)實現全覆蓋。合肥學院成為全國應用型大學建設和改革的范例。新增醫療衛生服務機構1300傢、床位1.2萬張,基本建成覆蓋城鄉的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。文化、體育、旅遊等融合發展,渡江戰役紀念館、安徽名人館等公益文化設施建成開放,大力推進省市共建美術館、科技館、規劃館等建設,成功舉辦環湖國際馬拉松賽、中日韓三國圍棋名人混雙賽等品牌賽事和“青春毅行”等重大活動。《合肥市志》出版發行,《合肥通史》編纂完成。創新社會治理機制,社會組織覆蓋面逐步拓展,志願者隊伍不斷壯大,成為全國社會組織建設創新示范區。堅持用群眾工作統攬信訪工作,信訪渠道進一步暢通。應急管理機制逐步健全,防空防災一體化建設加快推進,救助救災體系不斷完善。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,煙花爆竹全行業退出和油氣管線隱患整治等成效顯著,各項事故指標逐年下降。國防動員和後備力量建設取得新進展,實現全國雙擁模范城“七連冠”。紮實開展平安合肥建設,“六五”普法取得新成效,社會大局保持和諧穩定,連續第3次捧得“長安杯”。人口計生、民族宗教、外事僑務、防震減災、統計、科普、氣象、檔案、保密等工作取得新成績,工會、共青團、紅十字會、婦女兒童、老年人、殘疾人和關心下一代等工作實現新進步。
台中產後護理之家推薦
——過去五年,是綜合實力大跨越的五年。主要經濟指標年均“兩位數”增長,總量位次在全國省會城市中不斷前移。地區生產總值連跨三個千億臺階、達到5660.3億元,占全省比重由21.9%升至25.7%。財政收入突破千億元、達到1000.5億元,年均增長14.5%,其中地方財政收入達到571.5億元、年均增長15.4%。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完成2.36萬億元、年均增長19.6%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達到9312.8億元,是“十一五”末的2.5倍;增加值2255.7億元、年均增長15.6%;新增產值超百億企業10戶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2183.7億元、年均增長16.9%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32080元,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5890元。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、貸款餘額雙雙突破萬億元大關。
——過去五年,是改革開放大突破的五年。積極打造全面深化改革先行先試“合肥版”,69項改革納入國傢試點。順利完成廬江礬礦等國企改革,整合形成基礎台中產後月子中心設施建設、產業、地方金融三大市級國資控股平臺。民營經濟比重提高到53%,各類市場主體由17萬戶增至44.7萬戶。全面推進全口徑預算、開門辦預算和績效預算,穩步推行“營改增”。構建扶持產業發展“1+3+5”政策體系,累計投入資金126.3億元。建立和完善“借用還”一體化投融資管理體制,金融體制改革創出“一通三改”新模式,境內上市企業增至34傢、居全國省會城市第7位。完善集體決策、“凈地出讓”、“雙向約束”等制度,國傢節約集約用地試點市建設成效顯著。省市共建招投標平臺,公共資源交易“合肥模式”領跑全國。全面推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試點,農業土地流轉面積突破300萬畝,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達到6678傢。文化體制改革取得突破,走出瞭一條公益性文化單位市場化、社會化運營管理的新路子。醫藥衛生體制綜合改革深入推進,基層醫改和縣級公立醫院改革基本完成。積極承接國內外產業轉移,累計招商引資1.27萬億元、年均增長15.7%,其中外資95億美元、年均增長13.2%,境外世界500強企業增至39傢。多層次多領域拓展國際合作,不斷鞏固友城基礎,對外貿易持續擴大,“四港三區一中心”等八大開放平臺建設取得重大進展,成為“一帶一路”和長江經濟帶雙節點城市。對臺經貿和交流合作不斷深化,重大臺資項目引進實現突破。積極與長三角、京津冀、珠三角、長江中遊城市群等加強合作交流,充分發揮合肥經濟圈核心帶動作用,與皖北結對合作深入推進,援疆、援藏工作取得新成效。
——過去五年,是創新發展大提升的五年。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達到2788.8億元、年均增長30.5%。新型顯示、機器人列入國傢區域集聚發展試點,集成電路、智能語音、太陽能光伏、新能源汽車、公共安全、生物醫藥、燃氣輪機等保持國內領先。累計完成技改投資5265.4億元、占工業投資61.2%,平板顯示及電子信息、傢電、裝備制造產值均超千億元,傢電“四大件”產量穩居全國之首。服務業增加值達到2298.9億元,電子商務、服務外包、旅遊會展、新興文化產業等現代服務業和研發設計、檢驗檢測等高技術服務業發展迅猛。進入國傢系統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,全社會研發投入占GDP比重由2.1%升至3.2%,專利授權量年均增長40.2%,技術交易合同額年均增長28.7%,國傢級高新技術企業數達到1056戶、增長1.4倍,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達到1280億元、占GDP23%,自主創新主要指標全部進入全國省會城市“十強”;合肥綜合性國傢科學中心積極籌建,中科大先研院等新型協同創新平臺加速建設。四城區加快打造全省“首善之區”和輻射源,四大開發區奮力打造創新發展主引擎和新高地。五縣(市)著力打造新型工業化主戰場和城鄉統籌新典范,綜合實力全部進入中部百強,肥西、肥東躋身全國百強。農業轉型成效明顯,特色高效農業產值比重超過80%。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